沈青芳在此之前,并不是分管扶貧工作的,黃旗山承諾的那些東西,她一概不知。
可百姓問到了眼皮子底下,不說話又不可能。
沈青芳不由有些焦躁。
張誠湊到她耳邊,低聲道:“沈副縣長,扶貧的事我清楚,您要是放心,就由我來答復,您看可以嗎?”
沈青芳略一遲疑,點了點頭。
她也想看看,面對這種情況,張誠能如何應對。
只見張誠氣沉丹田,開口高聲說了起來。
“各位鄉親們,扶貧工作任重而道遠,各項措施都在有條不紊地落實。但沈副縣長剛開始接手此項工作,鄉親們要給領導一個熟悉的過程。還請大家放心,縣府不會新官不理舊賬,更不會置百姓的利益于不顧。”
張誠幾句話穩住了現場鄉親們的情緒。
沈青芳見狀,趁勢表態:“我此次來得匆忙,對于各位的問題,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的摸索。但是請各位鄉親們相信,我不會讓大家等太久的。”
鄉親們見縣里來的大領導言之鑿鑿,臉色也不由和緩了許多。
幾個代表互相對視一眼,其中一人上前道:“既然領導說了,那我們也不是不講道理的人。但是各位領導能不能給個準話,我們究竟要等到什么時候?”
沈青芳看著沉著冷靜的張誠,忽然靈光一閃,道:“這樣吧,既然我已經來了,那就跟你們去實地看一看。只有實地調研,才有發言權嘛。”
她本以為會看到張誠緊張的表情,誰知道他竟順勢說:“那就去上水村吧,那里的貧困問題是最典型的,今天來的鄉親里面,有一多半是上水村的人。”
沈青芳點頭:“那走吧,我們去上水村看一看。”
車上,張誠拿出上水村的資料遞了過去,說:“上水村村民不多,也就兩千多人。但是,上水村環境不好,土質也有問題,村里的鄉親們連續三年顆粒無收,生活也比較成問題。”
沈青芳沒想到張誠竟然真的清楚,她認真傾聽著。
片刻后,她皺著眉問:“咱們縣雖說不是什么魚米之鄉,但也從來沒聽過顆粒無收的新聞,之前為什么沒有上水村生活困難的消息傳出來?”
張誠道:“上水村的村長姓龔。”
一句話直指核心,沈青芳頓時心領神會。
她微微皺起眉頭:“這倒確實不太好辦了。你有什么想法?”
張誠又將一份資料遞了過去,說:“之前我就研究過上水村的問題。要想在解決問題的同時不打草驚蛇,就只能從改變土質和農作物種植入手。”
“之前,龔村長一味追求經濟效益,種的都是當下市場反應較好的農作物,卻沒有結合土質的實際,這也是顆粒無收最大的原因。再加上中飽私囊之類的問題,才會導致上水村村民的生活長期處于水深火熱之中。”
沈青芳意味深長地看了他一眼。
“看來,上水村的問題,你確實研究得很透徹。不過,怎么沒想著做做文章?”
張誠微微一笑。
“我只想讓村民們過得好一點,至于其他,我人微言輕,不想以卵擊石。”
沈青芳也跟著笑道:“所以,這是準備借我的手,收拾那個龔村長?”
張誠卻搖搖頭。
“我只想解決村民的問題,至于龔村長,我沒想怎么樣。”
沈青芳十分意外。
“為什么?你要是真的掌握的龔村長的問題,某種程度上說,也算是捏住了那位的把柄,百利而無一害啊。”
張誠笑了笑:“我有幾斤幾兩,我還是很清楚的。對付龔村長然后再解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同時送龔村長一個功績,孰難孰易一目了然,我沒必要給自己、也給領導找不痛快。”
“是嗎?”
沈青芳垂眸:“這么為領導著想,那你可真是一個好秘書。”
其實,對于張誠,沈青芳并非百分百相信,而是始終心存疑慮。
眾所周知,黃旗山是龔自成的門生。
可黃旗山出事,龔自成連問都沒有問一句,這就很反常。
要說里面沒有點貓膩,沈青芳無論如何都不會信。
張誠是黃旗山一手提拔起來的。
無論他說得如何天花亂墜,他是黃旗山門生這件事,也是改變不了的。
以黃旗山和龔自成現在的關系,張誠不動龔村長這件事,怎么看都透著點蹊蹺。
難不成......
沈青芳忽然笑道:“張主任,今天的事如果處理得好,我欠你一個人情。”
張誠透過后視鏡看著她的眼睛,心里頓時松了一口氣。
他還真怕沈青芳領會不了他的言下之意。
他隨即笑道:“我只是做了我該做的,談不上人情,沈副縣長不用這么客氣。”
沈青芳眼含深意:“張主任不必過謙,該記的我肯定不會忘。”
張誠隔著后視鏡和沈青芳對視一眼,一切盡在不言中。
很快,車子就到了上水村。
沈青芳下車,看著滿目荒野,心里震驚萬分。
她走到地頭,蹲下身子摸了一把龜裂的土地,站起身拍了拍手。
她皺起眉頭叫來張誠,問道:“我前幾年來過一次上水村,我記得那會的地還不是這樣,這幾年上水村究竟發生了什么事?”
張誠嘆了口氣。
“都是為了經濟利益。”
他指著西頭的隔壁村說:“上水村的土地酸堿度本來就不平衡,這三年,龔村長一味追求經濟效益,強行要求村民種植與土壤不適配的農作物,產量達不到預期,他又要求加大農藥使用量。一來二去,這地就成了這幅樣子。”
沈青芳挑眉:“難道就沒有人過問嗎?”
張誠沉默片刻,語氣帶了幾分感嘆:
“鄉村扶貧工作一直是黃縣長親自主抓。”
沈青芳臉色一怔,頓時明白了其中的節點。
她深吸一口氣,眉頭緊皺。
“去找幾個專家過來,看看這片土地還有沒有挽救的余地。”
張誠點點頭,轉而問道:“那龔村長那邊,是否需要通知他到場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