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循環一般在階段性答案時觸發,如月考。】
【想要擺脫時間循環的唯一方法,就是掌握月考里的全部知識點?!?/p>
【必須完全掌握知識點才行,任何投機取巧的方法都無法騙過時間循環?!?/p>
我在筆記本開頭鄭重地寫下了這三句話。
雖然我明白,這些內容我早已爛熟于心,但寫下來本身就是一種儀式。
儀式感是一種支撐我的力量,在這樣無限循環的牢籠里,我需要它讓我保持理智。
沒有這些儀式,我或許早就瘋了。
距離高考還有 98 天。
知識點也越來越難。
初中時,或許只需要經過一到兩次循環,我就能完全掌握一個階段性答案的內容。
但到了高中,情況完全不同了。
我的短板越來越明顯,尤其是數學和物理,很多概念我完全無法理解,需要反復循環才能吃透。
這次月考,我已經循環了 443 天。
443 次的循環,讓我對這 7 天的一切了如指掌。
例如,2 秒鐘后,一只小鳥會撞擊教室窗戶,而這會吸引老師的目光。
隨后,一個紙團會飛向我,里面是一封 125 字的情書。
接受這封情書后,我知道會開啟對班長的戀愛故事線——持續 3 天,892 句對話,5 個 CG 畫面。
我已經體驗過了這些橋段,所以。
我想著。
一只珠頸斑鳩撞向窗戶,發出輕微的「咚」一聲。
老師下意識地轉頭。
與此同時,一團紙團飛向了我的方向。
我沒有多余的動作,只是第 411 次轉頭,面無表情地看著紙團擦過臉頰,落到垃圾桶旁。
旁邊的班長默默低下頭,眼神中閃過一絲失落,但我根本無暇顧及她的感受。
我繼續攻略著導數大題,心無旁騖。
這種大題我已經嘗試了無數次,但仍然需要看十幾遍解法才能徹底理解。
其他人總認為我是一個天才。
畢竟,從初二開始,我就展露出了超乎常人的天賦:
答案永遠年級第一,成熟到不像是這個年齡段的學生。
中考時,我以 749 分的成績成為省中考狀元,連第二名都落后我 50 分以上。
可是只有我自己知道。
我其實只是一個資質平庸的普通人。
如果沒有時間循環,我可能連年級前 50 都進不去。
每一個分數,每一次「天才般的表現」,都不是靠我的天賦,而是靠那些無數次的時間循環換來的。
那個囚禁我的牢籠。
有時候,我也會陷入無盡的倦怠。
循環讓人覺得所有努力都是毫無意義的,因為你已經知道了結局。
我曾試圖放棄學習,嘗試過做一些瘋狂的事情——
比如翹課去網吧玩游戲,比如對著老師當眾挑釁,甚至試圖在課堂上發表一些驚世駭俗的「未來論斷」。
但這些嘗試的結果只讓我更加厭倦。
沒有后果的生活,真的令人窒息。
所以我還是回到了課本前,繼續死磕那些讓我頭疼的難題。
循環并沒有讓我變成一個真正的天才,而是讓我變成了一個被知識折磨的普通人。
我必須一遍一遍地重復,直到那些知識點烙印在腦海里。
「這次月考大家考得都不錯。林熙就不說了,我們直接說第二名吧......」
熟悉的話語從講臺上傳來。
老師的語氣和表情都沒有任何變化。
聽到這些,我長長地松了一口氣。
沒有時間循環。
這個瞬間,我感到一種久違的輕松感。
每一次沒有觸發循環的答案結束后,我都會特別珍惜這短暫的時間。
這是因為,在沒有循環的日子里,時間的流逝才會顯得真實而生動。
我抬頭看向窗外,陽光從樹葉間透下來,投射在教室的地板上。
風輕輕吹動窗簾,像一只溫柔的手在撫摸著這個空間。
在這些平凡的畫面中,我能感受到一種深深的寧靜。
因為此后一切都是未知的,而未知則意味著新奇。
人類本就是一個追逐好奇的生物。
如果一切都循規蹈矩,那活著還有什么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