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友蘇日勒那渾厚溫和的聲音在她身后響起,她回頭看去,見他手里拿著兩杯咖啡,一縷黑色卷發很自然地垂落在額頭上,使他那張嚴肅的臉柔和了些。丁蘅 18 歲考上軍校,22 歲進了特警大隊,退伍后直接進了市公安局的刑警大隊,這些年,身邊都是和她稱兄道弟的戰友或者隊友,他們喜歡她尊敬她,可以在危急之時以命相托,卻沒有人想起來要呵護她。
但蘇日勒不一樣,他看著她時,她有種被懂得的喜悅。
”你是不是有一種明明屬于這個世界,卻總覺得無法真正融入,你越是尋找自我,越感到迷失?“
第一次見面,他就問了這個問題,丁蘅凝視著這個愛緊鎖眉頭的男人,突然發現他已經打開了自己心靈的密碼。
3 天前,就在臺風肆虐的那個夜晚,舊病復發的佩芬午夜突然出現了全身疼痛和心率過快的癥狀,雖然經過醫生極力搶救暫時脫離了危險,但她已經陷入了重度昏迷。雖然佩芬在很早之前就交代過丁蘅,萬一發生了類似情況不必搶救,但真的到了這一刻,丁蘅無論如何都做不到放棄她。
”我是不是做了錯誤決定?“這幾天,看著躺在病床上,全身插滿管子的佩芬,丁蘅總是不停地問蘇日勒。
”別自責,放棄治療對誰都是一個最艱難的決定,你需要時間考慮。“蘇日勒的回答中肯而冷靜。他來自內蒙古,大學畢業后分配到星城日報擔任調查記者,他善于以筆為刃,對社會和人性進行深刻的刨析,文采飛揚的同時又不乏睿智的洞察,因此對這些日常生活中的殘酷深有了解。
喝了一口咖啡,丁蘅才注意到蘇日勒的大衣上有些濕。
”外面又下雨了嗎?“她問。
”是啊,臺風雖然停了,但雨還在下呢。“蘇日勒說著,目光落在睡在病床上的佩芬身上。
”媽媽今天怎么樣?“
”做了幾個檢查,但指標都不太好,醫生說,可能就這幾天了……“丁蘅的聲音突然有些哽咽,佩芬對她來說不但是母親,還是這個世界上最愛她的人,她完全沒有準備好面對失去她的生活。
叮鈴鈴,丁蘅放在桌上的電話突然響起,她拿起電話,隊長洪宇杰的聲音急促而凝重。
”丁蘅嗎?馬上到前灣公交站,三天失蹤的 53 路公交車出現了。“
丁蘅記得那輛報失的 53 路公交車,3 天前她也在那個站臺上,是最后一個見到這輛公交車的人。而就在那個暴風雨的夜晚,這輛公交車和車上的 11 名乘客以及司機都同時消失了,丁蘅還為此錄了一個詳細的口供,配合著所有部門在全市展開了搜索,但不管人們如何尋找,這輛公交車卻像人間蒸發了一般。
”我現在正趕過去。記住,疾控中心到達之前不要輕易行動。“洪宇杰叮囑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