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我走后,伍子蘭與女帝連夜商談,已經(jīng)確定后續(xù)事宜。
連處理南蠻俘虜,治理南蠻之地的政策,伍子蘭提出來的主張,都是我還沒送上去的奏折里寫到的。
我辛辛苦苦一年半,深入不毛之地,平定南蠻,轉(zhuǎn)眼間大半功勞歸了伍子蘭。
更讓我驚訝的是,伍子蘭所要采取的行動,對六國聯(lián)軍的布置,各國間矛盾的處理,與我袖子里還來得及呈送上去的奏折,又是一樣。
我眉頭緊鎖。
“諸葛丞相,伍愛卿所奏,是否有不妥?”
我的表情被女帝看在眼里,女帝似笑非笑。
伍子蘭在接受朝臣恭維之時,意氣風發(fā)的對我抱拳,謙虛道,“丞相大人深謀遠慮,想必會有更好的建議補充?”
我搖頭,“伍大人句句切中要害,行軍布陣之法,頗有孫子之風,臣并無補充。”
女帝點頭,“如此甚好。伍愛卿年少有為,腹有良策,希望諸葛丞相能多提攜,互相配合,為大楚效力。”
她看向伍子蘭的目光,充滿欣賞。
下朝之后,我不禁好奇,問伍子蘭,“你師從何人,是如何想到合縱之策?又是如何了解山川地形,布置軍隊的?”
“要知天下事,熟讀五車書。”
伍子蘭笑答,一副早知道我會問他的樣子,“丞相大人莫不是被我搶了先,心中不滿,故有此問?”
“諸葛丞相,陛下剛才都說了,你和伍大人都是大楚的棟梁,切不可心生間隙啊!”
“對啊,有青年俊才為陛下出謀劃策,諸葛丞相應當感到欣慰,怎能心懷怨恨,嫉賢妒能呢?”
“五年前你受先帝所托,連升九級成為丞相之時,我等元老可是盡心盡力輔佐,一心為國。”
朝中幾位老臣,紛紛勸導我。
伍子蘭卻說,“晚輩有什么地方不小心冒犯了丞相大人,丞相要教導晚輩,晚輩沒什么可以抱怨的。”
“只要能讓大楚興盛,晚輩***跟在諸葛丞相身后,當個伴讀小書童。”
百官交口稱贊,“伍大人真是虛懷若谷。當書童,實在太屈才了,諸葛丞相也不能答應啊!”
女帝得知以后,單獨召見我,“你是父皇的托孤重臣,不能因為個人感情,誤國家大事。”
“俗話說,宰相肚里能撐船,你不該壓制大楚棟梁成長。”
面對各種質(zhì)疑,我還什么話都沒說,就怎么嫉賢妒能,耽擱國家大事了?
我當然樂意見到有年輕人成長起來,為楚國效力。
自從受先帝所托,輔佐女帝登基以來,我身上的擔子太重,夙興夜寐,事無巨細,有人分擔十年好事。
但伍子蘭除外。
我重活一世的目的,就是扒開他的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