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帶著訂單回到村子的消息,似一陣春風吹遍每個角落,整個村子瞬間沉浸在喜悅的氛圍中。村民們望著那一張張訂單,仿佛已然窺見未來富足生活的美好圖景,人人干勁十足。在林曉的組織下,大家迅速全身心投入到擴大生產的準備工作里。
村里那間廢棄的倉庫熱鬧非凡。村民們分工明確,配合默契。有人專注收集和篩選優質農產品原料,精挑細選每一顆飽滿大豆、每一根鮮嫩蔬菜;有人依照林曉傳授的方法,熟練操作磨盤、腌制缸等工具進行食品加工。倉庫內豆香與菜香交織,充滿生機與希望,破舊的倉庫仿佛重獲新生。
此前,為解決擴大生產的資金難題,林曉憑借系統極具挑戰性的任務,開啟艱苦奮斗。系統要求一周內顯著改良豆干和醬菜工藝,提升品質,具體指標為豆干口感更細膩爽滑、入口彈性十足且豆香濃郁;醬菜咸度均勻適中、爽脆可口并具獨特風味,在同類產品盲測中獲至少80%好評率。
林曉先在村子及周邊尋覓相關資料書籍,收獲甚微。憑借醫學世家背景帶來的人脈,她聯系上曾受父親救命之恩、在圖書館工作的蘇然。
那是多年前,蘇然作為城里下放的知青來到村子。一次,他跟著村民們去山上開墾荒地,不慎從山坡滾落,被尖銳的樹枝刺傷,傷口又深又長,鮮血直流,整個人陷入昏迷。恰好林曉的父親路過,他沒有絲毫猶豫,迅速將蘇然背回家里,拿出自家珍藏的草藥,運用精湛的醫術為蘇然處理傷口。接下來的日子,林父日夜照料,不僅精心為蘇然換藥,還四處打聽有助于恢復的滋補方子,親自熬煮喂給蘇然。在林父的悉心照料下,蘇然從生死邊緣被拉了回來,身體也逐漸康復。這份救命之恩,蘇然一直銘記于心。回城后,他在圖書館謀得一份工作,始終與林家保持書信往來。林曉穿越過來后,整理家中舊物發現信件,與蘇然重新建立聯系,二人逐漸熟悉起來。
蘇然得知林曉的困境后,迅速利用工作便利,四處搜羅食品加工專業書籍和資料寄來。
白天,林曉扎進倉庫與村民反復試驗。制作豆干時,調整磨豆漿的時間、溫度、力度,嘗試不同鹵水用量和點鹵方式;制作醬菜時,精確測量鹽、糖、香料等調料用量,添加陳皮、八角等獨特配料增風味,同時密切調整腌制時間與環境溫濕度。夜晚,村子靜謐,林曉在如豆燈光下熬夜研讀資料,對比分析試驗數據,結合實際優化方案。
終于,任務截止日,林曉帶領大家制作的豆干和醬菜盲測獲85%好評率,成功完成系統任務,獲寶貴資金。
林曉深知突然拿出錢村民會起疑,便向村長如實說明,隱去系統部分,稱蘇然為報恩關注她,得知村子資金困難,聯系曾受父親幫助之人湊錢。村民大會上,林曉說明情況,村民感慨林父善良,對資金來源不再懷疑,對未來充滿信心。
有了資金,他們購置新的小型磨粉機、更大腌制缸,擴建倉庫,生產條件極大改善。
改良后的豆干和醬菜一經推出,在城里引起轟動。國營飯店的顧客對新菜品贊不絕口,原本抱著試試看心態采購的雜貨店,也紛紛加大了進貨量。
在70年代,物資相對匱乏,市場供應不像現代這般豐富多樣,對于這種獨具特色的農產品加工品,市場需求潛力其實很大。林曉他們的豆干和醬菜,憑借獨特的風味,迅速在縣城的市場上站穩腳跟。雖然當時的物價水平整體較低,但薄利多銷之下,利潤也頗為可觀。比如,一塊豆干能賣到幾分錢,一瓶醬菜大概能賣上一毛多錢。別小看這幾分幾毛,隨著訂單量的不斷增加,積少成多,收益相當可觀。
村民們看著一包包產品被裝車運往城里,換回一沓沓的鈔票,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燦爛的笑容。要知道,在那個年代,普通家庭一年到頭能有幾十塊錢的額外收入,都算是相當不錯了。而現在,靠著林曉帶來的訂單,村子里每家每戶都能分到一筆頗為豐厚的收益。
村里的老人們笑得眼睛瞇成了縫,嘴里念叨著:“咱這輩子都沒想過還能過上這樣的好日子!以前買個針頭線腦都得精打細算,現在可不一樣咯。”年輕人則興奮地討論著賺到錢后要給家里添置些什么。有的說要給父母扯幾尺布做身新衣服,有的盤算著買個暖水瓶,改善一下家里的生活。
每到結算收益的日子,倉庫就成了歡樂的海洋。林曉按照公平合理的分配方案,將賺到的錢發到每個村民手中。大家數著手中嶄新的紙幣,激動得熱淚盈眶。一位大娘顫抖著雙手接過錢,滿是皺紋的臉上淚水縱橫:“閨女啊,多虧了你,讓咱這苦日子到頭了!以前家里孩子上學,學費都湊不齊,現在可好了,日子有盼頭了。”
隨著財富不斷涌入,村子里的生活發生了實實在在的變化。原本破舊的房屋開始翻新,雖然還是土坯房,但已經修繕得更加堅固,屋頂換上了新的茅草,看上去煥然一新。孩子們穿上了嶄新的衣服,不再是補丁摞補丁。村里還添置了第一臺收音機,每到傍晚,歡快的廣播聲便回蕩在村子上空,給大家帶來外面世界的新鮮事兒。村民們對林曉的感激與信任與日俱增,她在村子里的威望也越來越高。
在這個以工分為主要勞動衡量標準的村子里,林曉不用像其他村民一樣下地干活掙工分,背后有著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林曉為村子帶來了全新的致富希望。她憑借獨特的見識和敏銳的市場洞察力,成功與城里的國營飯店、雜貨店等建立合作,帶回了一張張寶貴的訂單。這些訂單猶如一場及時雨,為村子的經濟發展開辟了新的道路——農產品加工產業。村長和村民們都清楚地認識到,林曉在這個新興產業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引領作用。她不僅要負責整體的規劃與決策,還得把控產品的質量與銷售方向。若讓她像普通村民一樣下地勞作,勢必會分散她的精力,影響到農產品加工事業的推進,進而可能錯失這個改變村子命運的絕佳機會。所以,從村子發展的長遠利益考慮,大家默許她將主要精力放在農產品加工及相關事務上。
其次,林曉母親重病在床的那段艱難時光,對她的工分獲取產生了重大影響。在母親病重期間,林曉作為女兒,日夜守護在母親身旁,悉心照料。她不僅要忙著煎藥喂藥、端水送飯,還時刻關注著母親的病情變化,幾乎片刻都不敢離開。那段日子里,她根本無暇顧及下地干活。村民們都看在眼里,體諒她的難處。大家明白,在這種情況下,強求林曉像往常一樣掙工分是不近人情的。而且,林曉之前也一直積極參與村里的各項事務,為村子做出過不少貢獻,只是因為母親生病這一特殊情況才耽誤了掙工分。
再者,村民們深知林曉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整個村子的未來。她不辭辛勞地四處奔波找銷路,費心費力地研究產品改良,其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希望帶領大家擺脫貧困,過上富足的生活。大家信任她,認可她的努力和付出,愿意給予她理解和支持,允許她將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更有利于村子發展的事情上,而不是拘泥于傳統的下地掙工分模式。
這日,陽光灑滿小院,林曉母親坐在院子里曬太陽,看著忙碌的女兒,眼中滿是心疼與欣慰。待林曉得空,母親招手示意她過來坐下。母親拉著林曉的手,眼中閃爍淚花:“曉兒,娘這身子一天天好起來,多虧了你。娘看著你為了這個家,為了咱村子,忙里忙外,既驕傲又心疼。你一個女娃,操持這么多事,太不容易了。”
林曉靠在母親肩頭,輕聲說:“娘,您別這么說。看到您身體好起來,看到村子越來越好,我就開心。我既然有這個能力,就想盡我所能讓大家都過上好日子。”
母親微微點頭,輕撫林曉頭發:“娘知道,你從小就善良,又有主意。以前娘還擔心,沒了爹,這日子可咋過。可現在看到你這樣,娘就放心了。只是你也要注意自己的身體,別太累著了。”
林曉抬起頭,看著母親,堅定地說:“娘,我知道的。我不累,只要能看到大家都過得好,我做這些都值得。您就安心養身體,以后的日子肯定會越來越好的。咱們村子會越來越富裕,大家都會過上幸福的生活。”
母親微笑著,眼中滿是對女兒的信任與期許:“好,娘相信你。娘也盼著能看到咱村子富起來,大家都能過上富足的生活。娘看著現在村子的變化,打心眼里高興。”
母女倆相視而笑,溫暖的陽光灑在她們身上,仿佛也在為這個充滿希望的家庭和村子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