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國志》《三國演義》等為素材依托,并廣泛延伸、擴展開去,通過人物性格、心理、故事情節等的生動描寫,讓讀者讀到:別樣的精彩故事、鮮活的人物性格、細膩而深幽的心理活動以及人物的各種生存境遇和生存狀態,...
鮑信之族弟鮑忠率領三千名馬步軍到達關下時,天色已經大亮。正準備扣關進擊。一名身體特別粗長且壯的將軍,——華雄也——率數百名鐵騎,如獅虎般猛沖下來。華雄大吼一聲:“賊將留下腦袋!”見來勢過于兇猛,鮑忠不免有些膽怯了。他勒住戰馬,正想后撤,沒能完全轉身,即被華雄斬于馬下。其余的校尉兵士,死的,傷的,被俘的,逃脫的,一時亂糟糟加之一片狼藉,上演了一幕人間的鬧劇悲慘劇。
這次戰斗之后,軍中有人作歌嘆息道:
“欲爭頭功鮑將軍,夜色朦朧扣關門,誰知華雄來對陣,折了族弟羞死人。”
不過,這歌謠只在軍中暗暗的傳誦,人們都怕傳到鮑信將軍的耳朵里而使自己沒有好果子吃,甚至會性命不保。
......話匣子轉向另一邊。關西大漢華雄將軍在長到十七歲的時候,塊頭就超過了他的父親。母親抬起手撫摸著他的頭說:“我兒,像野草一樣的瘋長了。可別把你父親比下去,讓你父親成個矮人。”他父親呵呵一笑道:“我兒,別聽你娘的,你盡管向上長。大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幸哉!哪能麻布袋,草布袋,一袋不如一袋啊。”華雄及父母都笑了。
果然,后來華雄的個頭又有所升高了,比他父親高出了半頭。
到十九歲的時候,父母親開始考慮給他娶媳婦兒的事了。母親說:“我兒身量高大,也要娶個相對個子高的女子才好,不然走出去不般配。”于是父母托人介紹。媒人根據華家選擇兒媳婦的標準,給他家先后介紹了兩個高個子的姑娘。可是,每見過一次面之后,華雄臉上都是冷冰冰的,且一言不發,呆不到半個時辰后就又去舞弄他的刀槍。不曾需要父親的詢問,父母親就知道他沒有相中對方。于是也不再多言。
過了一段時日之后,又一名介紹人給介紹了一名鄰鎮里正家的女兒,模樣姣好,就是生得比較小巧。華雄母親利用機會暗中觀察了之后,有點不滿意,心中暗想:“這丫頭可齊到我家兒子的夾肢窩呢。”可是不滿意歸不滿意,華雄母親也沒有一口回絕,對介紹人道:“這事要跟我家當家的商議,還要看我兒子的態度。當然,也要請女方家再斟酌斟酌。最好能大家都如意才好。”回來后,母親把情況簡單地說給華雄父親聽,并且問華雄道:“我兒,這事你以為如何?”
華雄道:“回母親話,是貓是狗,是癩子還是疤子,兒子還不曾看一眼哩,你叫兒如何回答呢?”
父母親一聽,也不無道理。于是又花費銀子請中人安排了一次見面。不曾想男女孩一眼便看上了對方。男孩喜歡女孩的小巧玲瓏,女孩喜歡男孩的高大魁梧。——用后人的話說便是男女雙方都滿足了潛意識中的補償心理。于是便打下了基礎,直至好事告成。
結婚三個月后,女孩的肚子有了動靜:先后經兩名醫者的觀察和把脈,都說女孩有喜了。全家人自然非常高興,巴望著第三代出生,當然更希望生個男孩。華雄在婚后的第六個月,得到了如山的軍令:開赴汜水關口,與各路諸侯軍作戰。
華雄跨上高馬,回頭朝妻子看了一眼,而后毅然徑直向前奔去,再也沒有回一次頭:乃軍人的雄心、氣概、意志和步伐。可妻子卻不一樣,雖然沒有嚎啕大哭,但眼淚盈眶,默默地站在跟丈夫分別的地方,直到實在無法看到丈夫了還不愿移開視線,更不愿回到屋子里。還是婆婆提示了一下,叫她回屋里,別著涼了,她才緩緩地回到了屋里。進屋坐定后,她忽然覺得自己的身體出現了怪怪的顫動。再仔細凝神地感受,一下,又一下,她終于感覺出來了:原來是自己的胎動。她既吃驚,又感到有趣,喜悅。她把自己腹部顫動的地方和感覺說給婆婆聽,婆婆很快便確定是胎兒的動彈。婆婆亦感到喜滋滋的,并以過來之人的身份和“專業素養”,關照兒媳生活起居等方面要注意些什么。
話說在戰場上,華雄與俞涉交戰不到三個回合,就把俞涉砍下馬去。緊接著,戰馬上的潘鳳手提著大斧來戰,戰不到七八個回合,也被華雄砍下馬去。華雄殺得豪氣昂揚,斗志倍增。一會兒,一位身體高大須髯長長的漢子前來格戰。華雄想:此人身材高大一點,也許難以對付。但豈是我的對手!再一看,好像不是將軍的裝束,也許只是個無名小輩而已!于是殺氣增騰,縱馬向前,兩兵相接。如此你來我往,我來你往,大戰了五十多個回合。華雄想:不能停頓,不能后退,必須更使出力氣,一鼓作氣,置他于死地。可是,思維的火花蹦跳了幾下,華雄并沒有想得清晰,已被關羽砍下馬來。他猛地一動彈,力圖撐起雙臂,起身繼續反抗,但關羽手捷眼快,大刀一劃,砍下了他的頭顱。
妻子得到了他的死訊。當即暈了過去。家里人手忙腳亂地把她攙抱到床上,捶她的胸,拍她的背,用溫開水灌。開始兩口開水都從她嘴里漾了出來,第三次灌的開水咽了下去。她忽然恢復了呼吸,睜開了眼睛,又長嘆了一聲,其聲音令人悲哀甚至恐怖到極點。
......華雄的對陣敵人關羽,因為斬殺了華雄而成了大英雄。盡管袁術仍然有些小瞧關羽,但劉備、關羽、張飛三弟兄在諸侯各路軍中的地位,從總體上說來,還是大大提升了。公孫瓚帶領劉、關、張三弟兄回寨,曹操派人備齊了酒肉款待他們。他們弟兄三人直喝到深夜方散。
......各位看官:關羽拼殺華雄之先,曹操教釃桮熱酒給關羽飲后上馬的,關羽叫暫且放下了那桮酒。等到關羽殺死了華雄返回時,那桮酒尚且還存留著溫熱呢。這個故事被人們稱作“溫酒斬華雄”,是一直被作為英雄故事廣為流傳著的。在關羽方面說來是成就了英雄業績,而在華雄方面說來則是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在那“溫酒斬華雄”的故事剛發生后的幾天里,董卓軍和諸侯軍似暫時進入了一種類似休戰的狀態。那幾天,戰場上沒有發出戰鼓的咚咚咚聲響,也沒有高昂而兇狠的吶喊廝殺之聲。沒有刀劍相擊,也沒有橫尸遍野。鳥兒們似乎也沒有受到任何驚擾,而是自由自在的戀愛、婚配、孵化,或自我覓食,或為兒女覓食,忙碌并享受著生活。這種和平的氣氛似乎影響到了整個天地間。天上祥云飄飄,蔚藍色的天空底色是那么的養眼,可以讓人產生無論怎么美妙都不為過分的遐想。
列位看官:接著所敘的是一戶四世同堂的大戶人家。在民俗文化的習慣里,以家庭之大、數代人同堂、人丁興旺為發達、富貴的主要標配。就住房來說,雖然遠遠望去,這戶人家依然只是一個大院子。但院子之大是普通人家所難以想象難以比擬的。
廣闊院子的內部,又分成了八九處小院子。每個小院子的內部都有房屋七八間或十幾間不等,而在公共地域的部分,則水泉、池塘、石山、曲橋、亭臺、花木、甬道的,分布得松緊有度,高高低低,錯落有致,美妙多姿。
這家的男主人具有一品的官階,如今已經白發蒼蒼了,連長長的眉毛也成了霜雪色。雖然年事已高,但仍然保持著閱讀經書的優良習慣。這不,他在閱讀時,他的一個孫子手捧著經書,前來請教他呢。看上去,這名孫子大約七八歲的樣子。這顯然不是他的長房長孫:因為他的長房長孫已經生了兒子,他已經成了太爺爺了。
“爺爺,這幾句應該怎么念呢?”孫子問道。
男主人捧起那卷竹簡,盡力把眼睛離得遠一些——大概眼睛早有些老花了。不過,他很快便看出來了。他念道:“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孫子問道:“這‘社稷’是什么意思啊?”
爺爺:“這‘社’,就是土地神啊!沒有這土地,人們的莊稼長哪兒呢?這個‘稷’就是谷子神啊,沒有谷子,我們就要吃什么呢?我們就只能喝西北風啰!這土地神和谷子神合起來,就代表國家。國家要有皇上,沒有皇上,大臣和老百姓還怎么過日子呢?”
孫子:“沒有皇上,我們就吃肉,吃谷子飯,自個兒玩,照樣過日子呀!”
老頭兒嚇得臉色煞白,連忙捂住小孫子的嘴,道:“不要瞎說!千萬不要瞎說!到外面隨便怎樣都不能這樣說!知道了?天下的土地,都是皇上家的土地;天下的臣民,都是皇上的奴才,都是忠于皇上而為皇上效力的。懂了嗎?”
“嗯。”孫子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爺爺又關照道:“逢人不能多語。舌根從來是禍根。一語不慎,會遭來殺身之禍,甚至全家被斬,懂了嗎?”
“嗯。”孫子又點了點頭。看樣子,這次好像真懂了。
偌大家園的一處小花園內,聚集了八九個孩子在玩耍。年齡大的有十二三歲,小的看上去不過才三四歲的樣子。還有一個,被襁褓裹著,抱在年青的臉上還帶有稚氣的母親的懷里,也許只有七八個月大。不過,眼睛似乎也能看見面前的人在玩耍。如果有人到他前面逗弄他,他就會笑著手腳一齊動彈,因而讓大人也嬉笑起來。
玩耍著的雖然都是孩子,但輩分卻不是一樣的:也許年齡小的是年齡大的叔叔輩,十幾歲的人成了爺爺輩,也是可能的。他們之中,有的在蕩秋千,有的在觀池魚,有的在喂籠子里的小花鳥,有的在挑花線,還有幾個在石桌上下五馬棋。總的來說,各人在做自己喜歡的事。在階段時間內,是自由自在的,不曾有成年人的管束,更不曾有成年人的嚴厲呵斥。
太陽已經墜到了院墻遠方的外面,院子里漸漸暗淡下來。不多久,幾乎完全黯黑了,各居室里都亮起了燈火光,老傭者來傳喚吃晚飯。于是各種玩耍的節目都暫告停頓。有的小男孩便一溜煙似的鉆進了大餐廳。
大餐廳里共有大小十二張餐桌。平時沒有客人時,只需要五張桌子就夠用了。另有一些,都是留著備客人來之用的。晚餐是較為豐盛的,有豬肉、牛肉、雞、鴨、魚等等,另還有饃饃,稀飯。
一品官的男主人坐主席,面朝南,兩邊是幾個兒子侄子輩的陪著。女人輩分較低的,一般都是做些拿拿接接等服務性質的工作。那些十二三歲以下的孩子,由傭人老嬤嬤等人管著,也能較為有秩序地享用晚餐。
大概晚餐只進行到一半的時候,老者忽然停下了筷子,臉上的神情僵住了。旁邊的人以為他身體不適,就詢問他有沒有身體不舒服之處。他沒有回答。他教三四個兒子侄子輩的跟著他一起走進了書房,并關照其他人等正常吃晚飯。
到得書房,他坐下,叫兒子、侄子們也坐下。老者道:“吃晚飯時,我突然感到有些不對勁兒。”
兒子侄子們都懵逼的看著他,不知道他所謂的“不對勁兒”到底指什么。
他輕輕地咳了一聲,而后道:“你們想想最近的局勢:以我們袁家人為盟主的諸侯各路軍馬,已經跟董卓交戰起來了。我雖然年事已高,又是閑職,不過問朝廷里的事,但董卓那奸賊就一定會放過我們嗎?董卓那奸賊,本就是狐疑心極重的,手狠心辣的,而我們還像沒事人一般的在家享清福,——怕是有什么危險。”
其中一個道:“伯父怕是多慮了吧?照理......”
另一個很快插嘴說:“什么照理不照理,世上的事都照理嗎?依我看,父親的擔憂一點都不是多余的。不如......”
“不如......”后面的話沒有說完,餐廳里忽然傳來了多人驚異的怪叫聲,其中夾雜著“救命”之聲。他們知道出什么事了,除老者外都沖向餐廳看究竟。沒到餐廳,就看見不知道從哪兒來的武士正在殺人,見一個殺一個,動作麻利,飛快。
最后的結局是:武士們沒有留一個活口。那個七八個月大的孩子,腦袋被砍,滾出了老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