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威壓下,他赤手攥碎雷霆,以血肉之軀撞破命運枷鎖。無人問津的荒途上,拳裂蒼穹,腳踩星河,獨戰萬難,誓要在這既定的天道中,闖出一片屬于自己的浩瀚乾坤
二兩碎銀子躺在古川掌心,沉甸甸的,帶著周先生指尖的溫度。銀塊邊緣被摩挲得圓潤,在晨光中泛著柔和的微光。古川小心翼翼地用粗布包好,塞進貼身的衣袋里。那觸感隔著布料,像一塊小小的炭火,熨燙著他的胸口。
“路上小心。“周先生站在濟仁堂門前的青石階上,晨風吹動他花白的鬢角。那雙清亮的眼睛里有太多說不清的東西,最終只化作簡單的三個字。
古川深深作揖,額頭幾乎觸到膝蓋。起身時,看見王二牛牽著匹瘦骨嶙峋的老馬在街角等候。馬背上搭著個簡陋的鞍子,鬃毛雜亂,鼻孔噴著白氣。
“走吧。“王二牛拍了拍馬脖子,“山路遠著呢。“
古川翻身上馬,坐在王二牛身后。老馬邁開步子時,濟仁堂的招牌在視線中漸漸遠去。他回頭望了最后一眼,看見周先生青色的身影依然立在原地,像一株生長在藥鋪門前的古松。
青石鎮的晨霧還未散盡,馬蹄踏在石板路上,發出清脆的噠噠聲。穿過城門時,古川仰頭看了看城樓上斑駁的“青石“二字。三年前初來時的忐忑與新奇,此刻都化作了歸途的沉重。
山路崎嶇,老馬走得艱難。王二牛絮絮叨叨地說著爺爺臨終的情形——晌午還喝了半碗粥,說胸口悶,躺下就再沒起來。古川沉默地聽著,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衣袋里的銀塊。山風掠過耳畔,帶著初秋的涼意。
“你爺爺走得很安詳。“王二牛突然說,“像睡著了一樣。你爹說,他最后還念叨著你在鎮上學本事的事。“
古川喉嚨發緊。他想起離家那天清晨,爺爺蹲在院門口的石墩子上抽煙,渾濁的目光穿過晨霧看著他走遠。那時他以為,總有一天會帶著本事回去,讓爺爺臉上那些愁苦的皺紋舒展些。如今卻只能帶著二兩碎銀,回去送葬。
兩世為人,生死無常。前世猝死在電腦前時,他甚至來不及害怕;今生面對爺爺的離去,卻像有一把鈍刀在慢慢剜著心口。山路兩旁的松樹在風中搖曳,發出沙沙的響聲,仿佛在低語著某種亙古不變的真理。
日頭偏西時,他們終于看見了古家坳那棵標志性的歪脖子老槐樹。樹下站著幾個模糊的人影,似乎在張望。老馬似乎也認出了地方,步伐加快了些。
“是川兒回來了!“一個熟悉的女聲遠遠傳來。古川心頭一震,是母親柳月娘。
馬還沒停穩,他就跳了下來,踉蹌了幾步才站穩。柳月娘已經小跑著迎上來,三年不見,她鬢角的白發更多了,眼角的皺紋更深了,腰背似乎也比記憶中佝僂了些。她一把抓住古川的手,眼淚撲簌簌地往下掉:“川兒……川兒……“
“娘。“古川聲音發顫,任由母親粗糙的手緊緊攥著自己。他看見父親古大山站在不遠處,高大的身影似乎矮了幾分,臉上的溝壑里嵌滿了疲憊和悲傷。
院子里已經搭起了簡陋的靈棚。一口薄棺停放在正中,棺前點著長明燈,火苗在微風中輕輕搖曳。古川的雙腿像灌了鉛,一步步挪到棺前。透過尚未封棺的縫隙,他看見爺爺安詳的面容,比記憶中平靜得多,那些常年緊鎖的眉頭終于舒展開來,仿佛卸下了所有重擔。
“爺爺……“古川跪在棺前,額頭抵在冰冷的木板上。眼淚終于決堤而出,燙得臉頰生疼。他想起小時候爺爺偷偷塞給他的半塊麥芽糖,想起老人蹲在門檻上數銅錢時沉重的嘆息,想起離家那天晨霧中模糊的佝僂身影……所有的記憶都在此刻翻涌而上,堵在喉嚨里,化作無聲的嗚咽。
一只粗糙的大手按在他肩上,是父親古大山。“起來吧,“父親的聲音沙啞得不成樣子,“給你爺爺磕個頭,他走前最掛念的就是你。“
葬禮很簡單。村里來了些幫忙的人,抬著棺材上了后山。古川走在最前面,手里捧著爺爺的煙袋鍋——老人唯一的“貴重物品“。下葬時,他親手將煙袋鍋放進棺木,又悄悄把那二兩碎銀子塞在爺爺手邊。
“爺爺,您一輩子數銅錢……這次,別數了……“他在心里默念著,看著黃土一鏟鏟掩埋了棺木。
天色漸暗時,幫忙的鄉親們陸續散去。古川一家三口坐在突然顯得空蕩的院子里,守著爺爺常蹲的那個石墩子。柳月娘端來晚飯——稀粥和咸菜,比平時更簡陋。古川這才注意到,母親的小腹微微隆起。
“娘,您這是……“他驚訝地看向父母。
古大山搓了搓粗糙的大手,臉上終于露出一絲極淡的笑意:“四個月了。你爺爺走前知道了,還挺高興。“
柳月娘低頭撫摸著肚子,眼里有喜悅,也有憂慮:“前兩個都沒留住……這個,希望能平安生下來。“她的聲音很輕,像在自言自語。
古川心頭一酸。他模糊記得母親曾提過,之前還有兩個孩子,都沒活過周歲。在這個缺醫少藥的山村,生死都太過尋常。
夜深了,古川躺在兒時睡過的土炕上,聽著父母在隔壁低聲交談。月光從窗紙的破洞漏進來,在地上畫出斑駁的光影。他想起濟仁堂后院的小耳房,想起周先生教他認藥時的嚴厲與耐心,想起那本《百草圖鑒》上關于“云霧藤“的記載……兩世的記憶在黑暗中交織。
爺爺的離去像一記悶棍,敲醒了他。人生短暫如朝露,若這世上真有仙道,他必須去尋。不是為了虛無縹緲的長生,而是為了抓住那一線可能——讓親人不再因貧病早逝,讓自己不再只能眼睜睜看著生命消逝而無能為力。
第二天清晨,古川幫著父親整理了爺爺的遺物——幾件打滿補丁的舊衣,一雙磨得不成樣子的草鞋,還有個小木盒,里面裝著爺爺攢了一輩子的銅錢,數了數,不足一貫。
“你拿著吧。“古大山把木盒推給兒子,“在鎮上用得著。“
古川搖頭,將盒子推回去:“留給娘和……將來的弟弟妹妹。“他頓了頓,“爹,我想……等守完頭七,就回鎮上。周先生那里,還有很多要學的。“
古大山深深看了兒子一眼,似乎想說什么,最終只是點了點頭:“去吧。你爺爺……也會希望你好好學本事。“
頭七過后,離別的時候到了。柳月娘給兒子包了幾個粗面餅子,又塞給他一雙新納的布鞋——鞋底比平常厚實許多。“走山路,費鞋。“她說著,眼圈又紅了。
古川將鞋揣進懷里,那里還藏著那本《百草圖鑒》的抄本——是他這三年偷偷謄寫的。他抱了抱母親,感受到她隆起的腹部輕輕頂著自己。“娘,保重。等孩子生了,捎信給我。“
古大山一直送他到村口的老槐樹下。晨霧中,父親高大的身影顯得模糊。“好好跟周先生學。“他最后叮囑道,“家里……別惦記。“
古川重重點頭,轉身踏上歸途。走出很遠,回頭望去,父親的身影依然立在老槐樹下,像一座沉默的山峰。
山路蜿蜒,晨露打濕了褲腳。古川摸了摸懷里的書冊,又想起青嵐峰上可能存在的“云霧藤“。爺爺的離世,未出世的弟妹,父母眼中的期盼與不舍……所有的情感都化作一股力量,推動著他向前走去。
濟仁堂的招牌在望時,已是午后。古川站在街角,看著熟悉的烏木柜臺后,周先生清瘦的身影正在稱藥。陽光透過門板,在地上投下長長的影子。
他深吸一口氣,邁步向前。藥鋪里熟悉的草木香氣撲面而來,像一聲無言的問候。